Page 16 - HB00301_中式點心(含米食、麵食、甜點)
P. 16
中式點心
5. 糕:以米製粉為原料,搭配其他材料 「八月十五謂之中秋,民間以月餅相遺,
製作出的點心。例如:高麗菜栗糕。 取團圓之義」(圖 1-12)。沈榜《宛署
雜記》:「坊民皆造月餅相遺,大小不等,
6. 糕糜:糜是粥的別稱,糕糜即是以米
呼為月餅」;劉侗《東京景物略》:「八
煮成的粥品。羊頭煮極爛提去骨,原
月十五日祭月,其祭果餅必圓」;可見明
汁內下回回豆,候軟下糯米粉,成稠
朝吃月餅的習俗風行。
糕糜下酥蜜、松仁、胡桃仁勻供。
韓奕《易牙遺意》提及不少點心製
7. 禿禿麻失:如水滑面和圓小彈,劑冷
作,其中記載了三種發酵方法:大酵(老
水浸手掌按作小薄餅兒,下鍋煮熟,
麵發酵)、小酵及小酵又一法,可見當時
撈出過汁,煎炒酸肉,任意食之。類
發麵製品製法之多元化。劉若愚《酌中
似今日之炒麵片。
志》:「明人正月吃年糕、元宵、羊雙
2 元朝點心的特色 腸、棗泥卷;二月吃黍麵、棗糕、煎餅;
1. 元朝為少數民族點心發展時期,利用 三月吃江(糯)米麵、涼餅;五月吃粽子;
牛、羊奶、酥油揉製麵糰,餡料多使 十月吃奶皮、酥糕;十一月吃羊肉包、扁
用羊肉、鹿肉、蝦、蟹、蕈類,並加 食、餛飩;臘月吃灌腸、油渣。」,可見
入胡椒、陳皮、茴香、草果、桂皮、 明朝時期之飲食與節令之關係密切。李時
薑黃、蔥、蒜等辛香料調味。 珍《本草綱目》對麵點之食療材料亦有不
少分析說明。
2. 利用少數民族特產原料製作點心,漢
族和少數民族間點心交流,形成新種 明朝永樂年間正式出現了「元宵」一
類點心,如契丹的年糕、西夏的花餅、 詞,劉若愚《酌中志》記載了元宵的作法:
維吾爾的天花包子。 「其製法,用糯米細麵,內用核桃仁、白
糖、玫瑰為餡,灑水滾成,如核桃大,即
3. 中國點心開始外傳,如麵條、包子、
江南所稱湯圓也」。
饅頭等,中西交流最深。
六 明朝時期
宋翊《宋氏養生部》:「扯麵,用少
鹽入水和麵。夏月以油單紙覆一時,冬月
則覆一宿,分切如巨擘,漸以兩手搐長,
纏絡於直指(中指)、將指(食指)、無
名指之間為細條。」,顯示當時已出現拉
麵。田汝成《西湖遊覽志餘 • 熙朝樂事》:
圖 1-12 台式豆沙月餅
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