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6 - eCB038_航空發動機基礎概論_課本PDF
P. 16

第 1 章 航空發動機發展沿革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噴射式發動機正式崛起於第二次世界大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戰末期,由德國首先在 ME-262 戰鬥機,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圖 1-7 所示,其上裝用 2 具 Jumo-004 軸流式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噴射發動機,於 1942 年試飛成功,最大時速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達 870 公里 / 時,航程達 1050 公里,可滯空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小時以上,ME-262 為航空史上第一架投入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實戰之噴射飛機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圖 1-7 ME-262 戰鬥機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美國於 1941 年在英國的協助之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下,由通用電氣公司開發製造一系列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 I-14、I-16、I-20、I-40 渦輪噴射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發動機,其中 I-14 發動機裝用於美國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首架噴射飛機 XP-59A 上,I-40 發動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機即為 T-33 教練機所使用之 J-33 型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輻流式噴射發動機,如圖 1-8 所示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為我空軍第一代噴射發動機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圖 1-8 T-33 教練機及 J-33 噴射發動機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,全部飛機動力均由活塞式發動機與螺旋槳之組合,旋轉之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螺旋槳將大量空氣以低速推向後方,此種反作用力產生使飛機前進之推力,而本書後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續講解之燃氣渦輪發動機,為使用渦輪(turbine)做功之機械,其推進飛機之原理與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螺旋槳並無二致,兩者均將空氣加速推向後方而產生推力,如圖 1-9 所示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圖 1-9 螺旋槳與噴射推進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
   11   12   13   14   15   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