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4 - eCB038_航空發動機基礎概論_課本PDF
P. 14
第 1 章 航空發動機發展沿革
往復式(以下統稱活塞式)發動機(Piston engine)的發明對其後百年航空工
業中具重大影響與意義,1903 年第一架飛機升空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,所有飛
機都採用活塞式發動機配合螺旋槳的方式作為動力裝置。螺旋槳在低空、低速飛行
時的效率高與經濟效益好,而且活塞式發動機的油耗低、成本低、工作可靠以及易
於維修等優點,目前仍運用於輕型低速飛機如私人飛機、初級教練機及小型運輸機
上,如美國的西斯納(Cessna)172 多用途螺旋槳飛機,如圖 1-4 所示,是歷史上
生產量最多的小型飛機。
在萊特兄弟首次飛行後 40 多年中,活塞式發動機的功率增加了 250 多倍,並
使飛機飛行速度超過 700 公里 / 時,作為第一款飛上藍天的航空發動機,活塞式發
動機對航空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。
活塞式發動機藉由螺旋槳拍擊空氣,使空氣加速向後流動,產生使飛機向前的
動力,但是在高空的時候,因為空氣稀薄,螺旋槳拍擊空氣的作用不易發揮,因此
限制了活塞式發動機飛機的飛行高度;在低空的時候,如果要加快飛行速度,高速
旋轉的螺旋槳在其槳葉尖端也會引起音障效應,而使螺旋槳效率大大降低,而要增
加發動機馬力,就要增加發動機汽缸的容積和數量,但這卻會使發動機及飛機的重
量過重,而使飛機內部結構無法安排,這些問題導致了活塞式發動機的應用受限。
圖 1-4 西斯納 172 多用途螺旋槳飛機
5